可爱点心 keai.cn 世界信息

开启左侧

厦门旅游:思明区A级景区文物(胡里山炮台、园林植物园两处)



上一主题 2590 打印 可爱的中国 2023-4-16 10:52:58| 下一主题
  
  一、位于胡里山炮台

  1、胡里山炮台

  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滨海街道曾厝垵社区,厦门岛西南端滨海处胡里山,北隔环岛路与厦门大学相邻。清光绪十七年(1891),福建水师提督彭楚汉会同闽浙总督卞宝第奏请修造炮台获准,遂由继任提督杨歧珍督造并竣工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炮台占地面积13000多平方米,东、西、北三面砌有高7米、顶宽2米的花岗岩条石城墙,东、西城墙设有“振奋”、“奋武”二门。炮台两端临海处为炮火配置区,位居整体最高处。石基以糯米、乌樟树汁拌灰沙夯筑而成,台面上尚保存并列的东、西炮位两处,内置可作360度旋转的德国克虏伯兵工厂所产钢铸后膛巨炮于圆形钢轨上。今仅存东炮位之巨炮一门,炮长13.13米,口径0.28米,全炮重59888公斤,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后膛海岸炮。炮位之混凝土堡盖系现代所加砌。炮位后方的台基之下建有高2米、长25米、宽1.5米连接弹药库和东、西炮位的花岗岩地下暗道。炮台之阅兵操场位于炮台基石下方,操场两侧分列对称的砖石结构拱顶窑式营房。北侧于1914年建有双层官厅楼一座,1937年10月日寇进攻厦门时顶层被毁,1997年重修、重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炮台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厦部队接管,至1984年交由地方并开辟成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2009年进行保护维修。

  胡里山炮台位于思明区曾厝垵路2号,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至二十二年(1896)。厦门岛在明清时期已被视为八闽屏障,该炮台与厦门岛对岸的龙海屿仔尾炮台互为倚角,控制厦门港口,是清末厦门要塞的主炮台。

  炮台以西洋炮台为建造模式,采用花岗岩砌筑城墙、城垛,炮台火力区之台基则沿袭我国传统的工艺,以糯米饭、乌樟树汁拌灰沙夯筑而成,这种做法的优点在于被炮弹击中后可缓减对人员的杀伤力。炮台原配备德国克虏伯28生大炮2门、15生大炮2门及双轮小炮12门,今仅存东炮位28生大炮一门,长13.13米,口径0.28米,射程16000米,全炮重59888公斤。

  炮台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1900年8月日本军队妄图占领厦门,炮台官兵立即将炮口对准日本军舰,迫使日军撤退。1937年10月抗日战争爆发后,炮台守军曾击中日舰一艘,迫使侵略者退出厦门海域。1938年5月全岛沦陷,日军将两门15生大炮运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炮台由解放军驻岛部队驻防。1957年西炮位28生克虏伯大炮毁失。1984年炮台移交给地方政府并开辟为旅游点。

  胡里山炮台总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南部临海处为火炮配置区,炮台完整地保留了始建时期的布局。东西两个炮位呈圆形,直径为12米。台基下建有连通炮位的石砌地下暗道。炮位原无堡盖,大炮可作360度旋转。现存堡盖系1937年炮台遭日本飞机轰炸后修建。炮台中部为练兵场,其两侧各建一列砖石结构的拱券顶营房。练兵场北侧为一幢两层西式楼房,内设长官厅、会议厅、观察室等,抗战期间该建筑二楼被日本飞机炸毁,1997年重建。

  1982年由厦门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由福建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胡里山丁一中诗刻

  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滨海街道白城社区胡里山炮台院内北侧小山上,刻于一块孤立的岩石上,面向南。诗刻为明隆庆六年(1572年)丁一中行书直题七言绝句。字幅边沿作圭首石碑状,高1.30米,宽0.65米。诗曰:“渡海寻山意若何,登山观海兴尤多。振衣独立秋无际,万里沧溟静不波。”题款“丹阳少鹤山人丁一中书志”。丁一中,字少鹤,江苏丹阳人,明隆庆、万历年间任泉州府同知,在厦门有多处题刻。

  二、位于园林植物园

  1、澎湖阵亡将士之灵碑

  明末清初,清郑对峙。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皇帝派遣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攻取台湾。六月,施琅率两万大军由福建东山岛出发。六月十六日,清郑两军在澎湖岛会战,经数日血战,最后清军以优势兵力大败郑军刘国轩部,迫使郑军退守台湾,清军取得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澎湖大捷。不久,清政府逼迫台湾郑克塽政权主动求和,从而彻底统一台湾。澎湖一役,清军共计阵亡329人。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曾参加此役的福建陆路提督蓝理在厦门万石植物园中岩兴建祭祀澎湖阵亡将士的祠堂以资纪念。现今,祠堂已荡然无存,仅存原供奉于祠中的澎湖阵亡将士之灵碑一方。

  澎湖阵亡将士祠碑竖立于万石植物园中岩寺山门内,澎湖阵亡将士之灵碑坐东朝西,高2.12米,宽0.84米,厚0.2米,花岗岩质,碑上直行题刻"澎湖阵亡将士之灵"八字。碑下承碑座,碑前有石供台。

  石碑南面岩石上有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溪司铎李铨《癸丑仲夏谒将士祠有感》诗一首。与石碑相距50米处的中岩寺前岩石上有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年僧人衲果所立的有关蓝理为澎湖阵亡将士祠捐资置产的记事题刻。

  1982年由厦门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厦门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由厦门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涉台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由福建省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樵溪桥及高读琴洞

  位于厦门园林植物园内紫云岩。樵溪,源现狮山,由东北向西南汇入万石岩水库内,樵溪桥即横跨于紫云岩前樵溪上。因桥旁保留着“南明”时期摩崖石刻而具有文物价值。

  石桥以花岗岩石砌造,呈西南-东北走向,长14米,宽1.5米,为单墩双孔石梁桥。桥东北端架置于岸边巨石上,西南岸以石砌墩台为支体,桥中部以天然巨石为桥墩。桥面以7块长条石板并列铺成,桥两端各有3—5级石阶,东南岸桥边岩石上有南明永历七年(1653)岱州余宏所题“樵溪桥”石刻。

  过了石桥顺着樵溪向山间走去,步行不足百米,悠然间可见溪流上有一巨石覆盖叠涩而成的天然石洞,这就到了人们所说的“琴洞”。相传琴洞旁山麓为明末清初郑成功屯兵厦门时的读书处—高读岩,《厦门志》记载:“过樵溪其高处,即高读岩,相传为郑氏读书处,今俱废。”今高读岩已废,琴洞犹存。

  琴洞洞口宽、高约2.5米,洞内高5米,宽3米,长13米。因洞中卧一长石,形如古琴,抑或溪水流经石下,响声婉如古琴韵律,故名“琴洞”。洞口上方岩石有清乾隆辛卯年(1771)题刻的“琴洞”二字。

  清代以来,“高读琴洞”成为厦门“景外景”名胜之一。如今徜徉于林间古道中、寻访着先人的踪迹,思古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198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钦赐祭葬石坊表

  位于万石植物园紫云岩西麓。系清阵亡将领许廷桂墓葬的附属文物建筑。

  许廷桂(1752—1809年),字伟臣,号鼎斋,湖北人。出身武将世家。父许德任浙江黄岩总兵,卒于澎湖,返葬厦门,故寄籍于厦。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参加了征剿林爽文、梁宝、张宝仔等领导的反清会党武装,因功累迁至副将。嘉庆十四年(1809年)六月,许廷桂在粤海追剿张宝仔部时阵亡。嘉庆皇帝闻讯后,按总兵例赐祭葬于紫云岩。

  牌坊为花岗岩条石构筑,坐东朝西,冲天式,通高5.5米,宽6米,四柱三间,坊额镌楷书“钦赐祭葬”四字。柱为方形,边宽0.25米,镌楹联“鞠躬尽瘁臣子之芳踪/赐恤报勤国家之盛典”。额枋雕饰双龙祥云纹,左、右花板饰灵芝瑞草纹。牌坊后为许廷桂夫妇合葬墓,墓碑镌“皇清/晋赠武显将军鼎斋许公/诰赠夫人勤慎聂氏茔”。

  1982年由厦门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4、郑成功杀郑联处

  万石岩下,一石峰耸立,清雍正年厦门海防同知李蟑题"象鼻峰",峰前溪涧有"锁云"巨石,其下相传为明末清初郑成功计杀郑联处。

  郑联,厦门高浦人,郑成功宗兄,清兵南下之际,拥护浙江鲁王监国。1647年南明政权赐封为定远伯及定远侯,蹯踞厦门,驻兵于万石岩、中岩一带,今中岩还留有他的"玉笏"题刻。郑联驻厦期间,横征暴敛,拥兵自居,厦门百姓苦不堪言,为了取得立足之地和为民除害,郑成功接受其叔郑芝鹏和部将施琅等劝说,于南明永历四年(顺治七年,1650)中秋节之夜,自广东潮阳回师厦门,泊舟鼓浪屿,郑联并无提防,当夜仍设宴于万石岩,彻夜欢乐。第二天,郑成功拜会郑联并宴请于虎溪岩,畅饮至深夜,在其毫无防备之下,于回归万石岩驻地途中的象鼻峰下半山塘,由杜辉率伏兵将其斩杀,约定事成鸣炮为号,进而勒兵进城,一举夺得其水师,进而又收编了金门郑彩的军队,顺利的取得金厦两岛,建立了抗清复台的根据地。

  “锁云”石刻字幅约30×30厘米,行书,为清康熙三十七-四十三年(1698-1704)厦门海防同知姚应凤题写,“锁云”二字意指地势险要、高耸入云,云雾缭绕、为峰所滞,也隐指南明时期定远侯郑联在此被擒杀之历史典故。

  1961公布为厦门市文物保护单位。

  5、醉仙岩征倭摩崖石刻

  位于思明区醉仙岩天界寺后山长啸洞左侧岩壁上。

  明中期以后,倭寇大肆侵扰闽、浙、粤沿海一带。嘉靖、万历年间,在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沈有容等将领的奋勇抗击下,倭患基本平息。为防止倭寇卷土重来,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后,明政府在东南沿海一带实行春冬两季派水师前往外洋汛守的"巡哨"制度。此诗刻为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春,神机营右副将军后军都督施德政、游击将军李扬、福建南路参将徐为斌等在赴澎湖巡哨前同登醉仙岩相互唱和,抒发抗倭决心的诗作。第一首诗为施德政所题,字幅高1.37米,宽0.72米,行楷书。诗云"偏师春尽渡澎湖,圣主初分海外符。鼙鼓数声雷乍发,舳舻百尺浪平铺。争传日下妖氛恶,那管天边逆旅孤。为道凯歌宜早唱,江南五月有莼鲈。"第二首诗为李扬所题,字幅高1.37米,宽0.7米,行楷书。诗云"樗才自分老江湖,袜线深惭佩虎符。舸舰森森鲸浪静,旌旗猎猎阵云铺。风生画角千营壮,月照丹心一剑孤。"第三首诗为徐为斌所题,字幅高1.34米,宽0.9米,行楷书。诗云"闽南要路险澎湖,元将专担靖海符。万里余黄莹斗列,蔽空旗旆彩铺。鱼龙吞气烟波定,蜃虫岂驰魂窟穴孤。天子纶音勤借著,那思莼菜与江鲈"。

  1961年由厦门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由福建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万石岩摩崖石刻群

  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开元街道虎溪社区万石植物园内。包括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各种摩崖石刻112处。除其中13处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外,主要有:醉仙岩天界寺和长啸洞、醴泉洞附近石刻30处,太平岩有“海上云根”“西山修路志”等石刻16处;万石莲寺有“万笏朝天”“倪鸿范诗刻”“万石岩勘定山界示禁”等石刻23处,中岩有“玉笏”“佛国”等石刻10处,小桃园洞附近的“邓会诗刻”等石刻10处,百花厅鲤鱼洞附近的“过化”等石刻5处;紫云岩有“紫云得路”“金榜玉章”等石刻8处、半岭宫石刻2处,以及“象鼻峰”石刻等。这些石刻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是万石植物园内的珍贵人文景点。

  7、醉仙岩天界寺碑刻

  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开元街道虎溪社区万石植物园内醉岩岩天界寺内。天界寺又称醉仙岩,最早为道家岩庙,始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改为佛教道场,营建梵宇道场。民国十八年、1958年重修,2008年落架重修。坐东南朝西北,主体建筑大雄宝殿面阔3间10米,进深3间12米,抬梁式梁架,重檐歇山顶,殿前保留有清嘉庆己巳年(1809年)石雕龙柱;大雄宝殿两侧为廊庑。天界寺前部的山门两侧碑廊嵌有石碑6方,分别是清乾隆丙子年《醉仙岩》碑、清光绪四年《重修醉仙岩碑记》、清光绪三十三年《重修天界寺碑记》、光绪戊戌年《重修醉仙岩碑记》、清《重修醉仙岩碑文》和1958年《重修天界寺醉仙岩碑》。醉仙岩天界寺是厦门著名的寺庙,也是旧时万石岩的五大寺庙之一,这些石碑是研究天界寺历史渊源和厦门佛教发展的可贵资料。

  8、万石岩万石莲寺大雄宝殿

  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开元街道虎溪社区万石植物园内中部山腰。万石莲寺旧称万石岩,始建于明末,清康熙二十二年(1664年)施琅重建万石岩,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和1980年全面翻修扩建,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现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坐北朝南,2009年落架重修。建筑面阔5间13.8米,进深4间13.5米,前部为柱廊,抬梁式梁架,重檐歇山顶,供奉三宝佛,殿内保存大量清代及民国建筑石构件,包括楹联石柱、柱础、麒麟纹石雕板、云龙纹阶石、3对龙柱等,据了解,大雄宝殿东侧伽蓝殿保存有“大明崇祯三年”的迦蓝菩萨石雕像(残)。山门外石阶旁立有《重修万石岩寺宇题缘碑》,高2.44米,宽0.9米,连座通高2.8米。大雄宝殿两侧分别建有“伽蓝殿”(见月楼)和“念佛堂”。万石莲寺历史悠久,旧时为万石岩风景区中五大寺庙,其建筑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9、陈祐墓

  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开元街道虎溪社区万石植物园内百花厅东北50米小山坡。墓址坐东朝西,墓冢和两侧墓围平面布局呈“风”字形,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土堆墓冢前立墓碑,两侧夹碑石,碑高1.08米,宽0.95米,高0.59米,厚0.22米,镌刻“三世祖讳祐显任  宋大理寺卿陈公墓”,落款“十一世孙珍修”。碑前石供桌长1.8米,宽0.8米,高0.59米。墓前埕两侧有三级大石板墓围。此墓是厦门岛内年代较早的陈姓墓葬,对探讨陈氏宗族历史和厦门开发具有一定帮助。

  10、万石岩紫云黄氏祖墓石刻

  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开元街道虎溪社区万石植物园内百花厅东北60米山坡岩石上。石刻坐东朝西,在阴刻的高1.1米、宽1.08米的方框内,分上、下两部分镌刻中、英文字,上为“紫云黄氏祖坟”,下为6排英文字,载述黄氏1919年卒于厦门,时年50,子女6人为纪念母亲而镌石纪念。据了解,此墓墓主黄氏的子女多为基督教徒,有的在海外生活,因此碑文以中、英文题刻。石刻前原有墓冢及相关构件,早年被毁,铺设草地。此墓以中、英文镌刻墓碑,颇具特色,也是研究近代厦门地区葬俗的文物资料。

  11、叶义官墓

  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开元街道虎溪社区万石植物园内百花厅后山玻璃温室旁。墓址坐东朝西偏北,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墓冢上草木丛生,冢前立大型横置卷云纹碑屏,中央嵌墓碑,镌刻“明正德庚午禾城义官叶公寿城”,碑前建有仿木结构的四柱重檐歇山顶方亭,亭宽15米,进深13米,墓前两侧双级墓石雕龙首形墓围。此墓为厦门岛内仅存的大型明墓,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12、万石岩僧人墓群

  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开元街道虎溪社区万石植物园内万石莲寺、中岩附近山坡。共有8座墓,包括、“雍义和尚”墓、“笃庵信先师”墓、“会机禅师”墓、“行惠和尚”墓、“悉耀和尚”墓、“慈章和尚”墓及“愿意和尚”墓等,墓址多为三合土结构,墓岸、墓围平面布局呈“风”字形,冢前墓碑立长方形墓碑,其中“为信和尚”、“雍义和尚”、“笃庵信先师”、“会机禅师”、“行惠和尚”、“愿意和尚”为墓塔形式。明末以来,万石岩内曾先后建有万石莲寺、中岩寺、太平岩寺等五大寺庙,这些墓墓主多为清代至民国时期万石岩内寺庙和南普陀寺的主持和高僧。此墓群是考证厦门佛教发展历史和渊源的重要资料,也是万石岩风景区内的人文史迹。

  13、西牯岭遗址

  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开元街道虎溪社区万石植物园山顶西山水库旁。1972年于水库旁的西山自然村东面500米的西牯岭山坡采集石锛1件。2005年西山村约20户人家搬迁到金山小区,现水库周围已建成高尔夫球场,西牯岭东南坡一部分为高尔夫球场,一部分为部队营区,山坡地表略有改变,但山体仍在,故予以登记。

    
上一主题上篇    >>用心装载有趣有用世界信息<<    下篇下一主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可爱点心 keai.cn 有趣有用的互联网精品信息集散中心 1999年至今
 

信息世界@可爱点心 闽ICP备18007004号-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软件条款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9~∞ keai.cn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金线莲
25年专注


铁皮石斛
南靖特产

首页 商城
可爱 世界
人生 人才
故事 机构
安全 茶叶
成语 电视
电影 地理
法律 妇儿

写新闻稿
软文发布


企业管理
品牌提升


SEO优化
关键词

歌剧 公益
管理 好酒
减肥 健康
教育 驾校
解梦 军事
靓仔 历史
旅游 猫咪
美容 美食

软件开发
原生APP


新娘妆
福建省内


整形问答
免费咨询

嫩肤 品牌
汽车 情感
奇趣 人物
软件 上市
生物 诗歌
王氏 书籍
特产 体育
投诉 网科

媒体运营
抖音快手


加我微信
长按识别

原创 装修
文学 舞蹈
武术 小狗
心理 戏曲
女孩 养老
研究 音乐
语录 展会
整形 族谱

沙发家具
厂家直发


大月饼
手工制作


  
返回上一页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