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点心 keai.cn 世界信息

开启左侧

福建游神从西周开始,其他地方游神从上周开始:福建游神五大世子的来历,福游冲上热搜



上一主题 1220 打印 可爱的中国 2024-2-26 11:17:41| 下一主题
  
这段时间,福建游神的视频频频冲上热搜。
其中“五大世子”因为高颜值获得国人的广泛关注,某网红为了蹭这波流量,竟然cos赵世子出现在游神队伍中,还当着众人的面享受了供奉神明的香火。
他毫无意外地激起了当地百姓的愤怒,尽管再三道歉,都不被接受。
可见这些神明对当地百姓的影响有多深。
那此次火出圈的“五大世子”分别是谁呢?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在游神队伍中,通常被抬在最前面的是华光大世子。
华光大世子是华光大帝的儿子,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华光大帝”的名号,但一定知道长着三只眼的马王爷。
没错,华光大帝就是马王爷,又称灵官马元帅、三眼灵光,是道教护法四帅之一。
华光大世子遗传了父亲的三只眼,传说拥有穿越空间,控制时间的能力。
他外披黑金龙甲,内穿红色龙袍,头戴鎏金龙冠,器宇轩昂,仪表不凡。
传说华光大世子最爱的就是旺仔QQ糖,所以在游神时,工作人员总会在他的身上挂一袋旺仔QQ糖。


华光大世子

排在第二位的是金龙太子。
金龙太子是玉皇大帝张友仁的第三子,身着金鳞龙袍,头戴珠光宝玉雉翎冠,嘴角挂着微笑,总是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排在第三位的是张二世子。
张二世子是五福大帝显圣灵公张元伯次子,为人外向,性格开朗,喜欢热闹。
所以当地百姓游神每次“掷圣杯”请他时,他很爽快就出来了。
张二世子身披金鳞龙袍,佩戴金冠,梳着中分刘海发型。


张二世子

排在第四位的是张大世子。
张大世子同样是五福大帝显圣灵公张元伯的儿子,与弟弟相比,他没那么爱出风头。
但非常宠溺这个弟弟,只要张二世子答应出游,张大世子肯定也会同意。
张大世子也是身着金鳞龙袍,头戴珠光宝玉雉翎冠,没有刘海,含笑看着走在前面的弟弟。据说张大世子比较喜欢华子。


张大世子

排在最后一位的是赵世子,他的父亲是五福大帝振灵公赵公明。
很多人听到赵公明可能以为是掌管财富的那个财神,但此赵公明非彼赵公明。
这里的赵公明与张元伯等四人本是明朝崇祯年间泉州城五县的举子,在借宿福州南门外白龙山时梦到玉帝派五大瘟神在省城内外五口大井中投放瘟毒惩治犯错的百姓,五位举人不忍同乡惨死,生灵涂炭,遂一人一口井跳了进去警醒世人。
后来玉帝被五人的义举感动,封五人为五福大帝,专为阳界驱瘟除疫,保境安民。
其中赵公明被封为了振灵公。


赵世子

而这段时间处在风口浪尖上的赵世子,就是振灵公的儿子。
赵世子是五大世子中相貌最为出众的,身着黑色龙袍,头戴双龙雉翎金冠,梳着斜分的刘海,风度翩翩,气质不凡。
但赵世子为人喜静,不喜欢出门。
据说福建百姓连续五年掷圣杯都没有请出他,这一次能看到五大世子同框,实属不易。
没想到碰到个“显眼包”抢他风头,再请出赵世子恐怕更难了。

而游神作为福建地区传统贺岁习俗之一,也体现了当地百姓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
希望通过游神这种形式,让“神明”降落民间,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巡视乡里,保境安民。
大家知道福建游神的过程中还有哪些神仙么?

篇二:

今年,福建游神火了,除了高颜值帅哥神仙,充满年代感、年味儿十足的游神也再次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正月十五,鞭炮一响,游神开始。
边走边跳的神大摇大摆,伴随着锣鼓阵阵、鞭炮隆隆,威武的英歌舞中,满是新春独一无二的热闹。
各地游神习俗各不相同,大家都是怎么个“闹”法?

01 乩童扫街、邂逅妈祖:珠浦

@时代树暴走V

珠浦,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在这里,妈祖崇拜十分盛行,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信徒前来朝拜。
而我,也有幸亲眼目睹了妈祖的神奇力量。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我来到了珠浦的一个古老庙宇。
庙内香火旺盛,信徒络绎不绝。
我随着人流,走进了神龛前,突然,一位乩童出现在我的眼前。



乩童,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天神与人类之间的媒介,类似于西方的灵媒。
在正规的道教和佛教中,虽然不承认乩童的存在,但在一些民间信仰中,乩童却有着重要的地位。

据说,乩童有三种来源。
一是先天的,由神明挑选并施予个人各种症状,使其担任乩童;
二是老童乩的传承,年老的乩童退休之前会找一位合适的人选继承衣钵;
三是后天的,个人自行起童,受现场情境影响而成为乩童。



02 名寺古刹供大仙:厦门

@duck_ye

福建人的年味藏在各大庙宇宫殿里,无论是藏于深山里的小庙或者是在各大热门景点里的名寺古刹,都以各自的方式祈福新的一年。
在厦门沙坡尾边上,也有一座妈祖庙,它叫做“朝宗宫”。
主殿设在第二层,殿正中供奉三尊妈祖神像,妈祖两侧还辟有四个神龛,分别奉祀太上老君、龙王公、水仙王和福德正神、风雨雷电诸神像。
殿堂上悬有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皇帝御赐朝宗宫的"恬澜贻贶"匾和清乾隆二年(1737年)皇帝御赐原风神庙的"惠应波恬"匾各一方。
正对主殿的阁楼里,还辟有玉皇阁,阁中供奉玉皇大帝。
朝宗宫前广场建有戏台与香炉。



正月初七,在朝宗宫举办了一场古老的民俗文化活动——分灯仪式。
相传,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天公)的生日,正月初八晚,各路星神都会现身夜空,赶去给玉皇大帝祝寿。
因此,这一天的夜幕总是星光灿烂,被人们视为众星下界之日。
星耀夜空之时,人们便会点亮灯盏、焚香祈福,让灯火与星光相呼应,向星宿表示敬意。
下午,在朝宗宫前的戏台上,在道长的带领下,众香客和善士敬天公拜妈祖,法会也吸引了不少围观游客一起加入祈福。



晚上6时许,天色渐晚,双子塔的灯光秀都开始亮起来了,分灯仪式在朝宗宫前的戏台举行。
众人执香烛绕厦港避风坞回旋转递,从高处看仿佛一条龙在盘旋,蔚为壮观。
最后将香烛插到香炉内,火焰熊熊,代表着对新一年的期许,也是一种民俗的传承。



03 游神是终极仪式感:福州长乐

@唐sir骑马探世界

大家都开始上班了,福建长乐人还在游神过年。只有亲临现场,才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游神氛围,才知道一切的想象都不贴切。
看似威严神武的神仙,可以和你一起蹦迪、摆pose。
不同于北方人看春晚、包饺子,闽南人在春节时将自己村子供奉的神仙请进轿子,绕着村子走上一圈,沿街驱除灾祸,给人们带来好运。
游神可谓是福建人过年最重要的仪式感。

在福建长乐沙堤村,走过一道道五彩斑斓的赛博电子门,礼堂外硕大的香火燃烧了很久,各家各户献上丰盛的贡品,人们迎接一尊尊巨大的神偶,伴随着敲锣打鼓声,令人不自觉加入游神的队伍。
一路上鞭炮不断,我想这种习俗是一种活着的文化,因为它绝不仅仅是烟火人间下的期待,更是一群人美好的童年回忆,以及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的传承和文化印记。

04 众神办事处:泉州

@不旅不婷

有人说,泉州是众神办事处。可以说一点都不夸张,从数量上看,泉州市宗教局统计宗教寺庙宫观(面积10平方米以上),共有5553座。
从宗教种类看,泉州素有“宗教胜地”之称。

历史上多种宗教汇聚泉州并留下大量珍贵的宗教遗迹遗物,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现存的五大宗教即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还有数以千计的各种民间信仰宫庙。
所以到泉州玩,没参加一次游神,将无法接地气体验什么才是“半城烟火半城仙”的泉州。



每年农历正月新年,泉澎两地天后宫制作“米龟”(2015年的制作“大米龟”重达5.288万斤),民众将一袋袋大米堆成米龟,通过从头到尾摸遍米龟各个部位,祈求新的一年里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兴旺。
祈福活动结束后,这些米将会被分发给民众带回家分食,隐喻“呷(吃)平安”。



民俗踩街以前一直是泉州春节元宵的传统活动,这次活动意义非凡,是泉州市时隔20年后再次举办的大型民俗踩街。
有大开道、拍胸舞、火鼎公婆、南音、什音、大鼓吹、大鼓凉伞、踢球舞、大摇人、南少林武术等20多项传统舞蹈类、传统音乐类、传统体育类、民俗类非遗项目的动态展示,还有宋元汉服秀呈现“宋元中国·海丝泉州”的文化雅韵。



篇三:

400年福建“游神”火出圈:80后出钱,90后管理,00后出力

“没想到我们的民俗活动火了!以前游神就是我们村自己热闹热闹,现在全国各地的人都知道,甚至来到现场观看。”
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克凤村党委书记林祥果激动地说,在村里可以看到来自京、沪、粤等全国各地的车牌,空前热闹。

正月里,各地年俗百花齐放。游神是福建地区春节期间最盛大的民俗活动之一,日益受到全国民众及海外华人华侨的关注。
大家很是好奇,“游神”在闽地为何如此风靡?

游神文化流行于东南沿海一带,以闽、粤最盛。
到了游神的日子,村里村外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万人空巷。
高大威武的神将在众人簇拥中走街串巷,队伍里鼓乐、舞龙、舞狮等民俗表演一同上阵。
有评论称之为“行走的民俗博物馆”。



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厚福片区游神民俗活动航拍。(林瑞乐 摄)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游神其实是一种古老的祈福活动,它集民间信仰、民俗文化于一身,祈求神明庇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当地文史专家说,游神活动流传至今,当代人延续祈福仪式,借此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如今,这项别具特色的祈福民俗文化已入选地方非遗项目。游神的“接力棒”从老一辈传递到年轻人手中,为其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福建游神文化也通过侨乡游子带去海外、走出国门。

古老的乡村年俗闯进大众视野

在潭头镇的厚福片区,大年初十这天迎来一年中最隆重的游神活动。当天,主神前后数以百计的各类神将浩浩荡荡,全村男女老少都出动。
舞龙、舞狮、板鼓等队伍各显身手,抬轿子的小伙子们铆足了劲,三步一停五步一冲。

神将是游神中颇为醒目的存在,气宇轩昂、仪表堂堂、意气风发的“张世子”“张二世子”“赵世子”等凭借“高颜值”在网络上走红。
扛着神将的人迈着特有的步伐,忽左忽右,将塔骨的双臂有技巧地甩动,或灵活或庄重,将巡视村庄的“神明”演绎得栩栩如生。



新版“张世子”和“张二世子”神将游行。(林滨 摄)

“哇,好壮观!”
“这里过年氛围真浓!”
慕名前来的市民、游客纷纷举起手机拍照,一路跟随人潮前行。
厚福游神队伍长度达到4公里,巡游18个自然村,从上午9点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

据当地人介绍,长乐厚福游神民俗活动已有400多年历史。
“长乐靠海,是知名侨乡,从前当地人以出海捕鱼为生,也有很多人远渡重洋讨生活,游神活动的兴盛,为求保境安民,也为外出谋生的乡民祈求平安。”
潭头镇耆老林国杰说。

追溯游神文化源头,要从丰富多元的民间信仰说起。
据统计,福建有上千种神明。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林国平研究认为,福建民间信仰发达与历史、自然、社会因素有关,福建人的祖先从中原躲避战乱南渡,带来先进技术和文化信仰,有力推动福建民间信仰发展,加上自然灾害、疫病及战争械斗等社会矛盾,促使民众寻求神明庇佑。

延续至今的民间信俗有何内生动力?
福州民俗专家郑子瑞认为,归根结底是人们将美好的品德寄托在神明的身上,神明信仰与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比如,妈祖文化蕴含的是海洋精神,临水夫人陈靖姑文化蕴含的是关爱妇孺的品德,而关老爷则是忠义的象征。



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厚福片区游神民俗活动中的鼓板队表演。(林瑞乐 摄)

游神文化的意义不仅在于祈福,也是当地非遗文化的集大成者。游神活动中蕴含着竹编技艺、脱胎漆器、十番音乐等非遗元素,且类型越来越丰富。
厚福林氏宗祠总理事会负责人介绍,鼓板、舞狮、舞龙等表演是当地游神的传统搭配,今年首次邀请潮汕英歌舞队加入,促成地区之间乡土文化互相交流。

记者采访时遇到从北京自驾前来的张女士一家,她说,这趟春节旅程就是为寻找年味而来,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传播很广的福建游神文化,循着地址找来了,这里的民俗和北方很不一样,值得体验一番。
社交平台上也有众多网友评价:“民俗的魅力,很震撼”“福州传统文化的复苏,很精彩”“这才是过年该有的样子”……

在福州地区,每个村子的游神时间各不相同,从正月初一延续到整个正月。
潭头镇副镇长郑军告诉记者,游神民俗活动都是由村民自发组织,自愿捐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从扛轿辇的壮年,到手捧香炉的长者,到提灯执扇的女性,再到挺神将的年轻人,无不体现着基层农村团结有序的社会关系和分工,而绕境游神则推动着村与村之间的和谐往来。



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厚福片区游神民俗活动中,观众与神将互动。(林瑞乐 摄)

“90后”“00后”扛起大梁

虽然这是一项古老的民俗文化,但也越来越“年轻化”。有人打趣说:“现在的游神是‘80后’出钱、‘90后’管理、‘00后’出力。”

在圈粉无数的神将背后,就有许多年轻人的参与。
“00后”林滨是新版神将形象的设计者之一。
“从小对村里的游神文化耳濡目染,可以说是‘刻进骨子里’的文化传承使命感,让我一直想创新设计一尊神将形象。”

设计神将形象并非易事。
神将的像在福州地区俗称“塔骨”,这是一种大型空心竹骨神像,由人在塔骨里面扛起神像,俗称“挺塔骨”。
而神将的脸谱、头冠、服饰都颇有讲究,旧版的神将脸谱是采用工笔风格,较为威严庄重。

“创新的前提,是对传统民俗文化深入学习和了解,保持敬畏之心。”
林滨坦言,在设计新形象时也遇到不小的阻力,要耐心说服老一辈人接受这种创新,找手艺人雕刻脸谱、加工服饰上的刺绣图案等,从设计到成品大约花了两年时间。



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厚福片区游神民俗活动中的舞龙表演。(林瑞乐 摄)

当新版神将在游神中露面后,很快便在视频平台上走红,因形象俊美颇受欢迎,也得到老一辈人的认可。
“与旧版相比,新版会更立体化,更趋向于当代年轻人的审美,有的人称它为‘动漫脸’。
很荣幸能把传统民俗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林滨说。

村子里像林滨这样热衷于游神民俗的年轻人比比皆是。
游神中,挺神将者多为青少年,由于神将塔骨重的可达七八十斤,需要年富力强者才能扛着巡游。
他们当中有的是过年回乡的青年,有的是还在上学的学生。
一般每尊神将由四五个人轮换扛,并且有专业的一套脚步和手部动作。

“虽然没有专门学过,但从小跟着游神队伍看,久而久之就会了,身边的同龄人也纷纷加入这个队伍,感觉这是我们的一种责任。”
今年20岁的林彦鑫参与挺神将三年了,目前在重庆上大学,每年春节回乡都会参与游神民俗活动。

在长乐游神队伍中,打鼓板也是历史悠久的一项民俗表演。
“90后”女生林雅婷是厚福游神的鼓板队领头鼓手,她小小的身躯在打鼓时判若两人,在直径近3米的鼓板面前,挥动鼓槌,英姿飒爽,气势如虹。
“以前老人家说女生不能打鼓,但我们年轻人就要敢于打破一些陈规,喜欢民俗文化就踊跃参与其中。”她说。



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厚福片区游神民俗活动中的新版神将游行。(林瑞乐 摄)

林雅婷在两年前将喜欢传统民俗文化的年轻人召集在一起,发起成立青年人的社团“兴龙社”,跟随老一辈的步伐,将打鼓板、挺神将等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下去。

春节期间,兴龙社的活动场地门庭若市,有许多慕名来学习打鼓、体验挺神将的年轻人。
“我们在过年前后十多天免费向大众开放,教愿意学的年轻人打鼓,有的从泉州前来,年纪最小的只有4岁。”
兴龙社负责人之一林勇宏说。

对于游神民俗活动,年轻人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我们不迷信,不拘泥于陈旧的形式,游神祈福是一种精神寄托,挺神将是一种文化载体,也是全民皆可参与的民俗文化。”
厚东村青年林木材说,不能让传统民俗文化在我们手中断层,也不能墨守成规。
可喜的是,现在年轻人对民俗活动热情越来越高。



在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克凤村,年轻人在学“挺神将”。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邓倩倩 摄

海外游子割不断的故土情结

近两年,福建的游神民俗活动不仅逐渐被全国民众所知晓,而且“火”到了海外,受到许多海外游子热切关注。
龙年春节,侨乡长乐迎回大量的海外乡亲回国过大年、看游神。

“时隔33年,第一次在春节期间回到家乡,从小我就喜欢跟着家人一起去看游神民俗活动,这次再看到游神,勾起了童年的记忆,感慨万千。”
美国福建同乡会副会长林良平说。

除林良平一家人外,还有200余位旅美乡亲先后返乡。
“很多人是在网络上看到家乡游神的视频后,纷纷说今年要争取回到家乡过年,我们回乡后把视频发在旅美乡亲群里,有的人看到后又特地赶回来,游神的感染力太强了。”
林良平说,这是许多海外华人华侨的乡土情结。

“80后”旅美华人林楚和妻子黄舒婷多年没回国了,这次带着他们的三个孩子一起回长乐老家感受春节的年俗。
“虽然在美国也会给孩子们过春节,告诉他们春节的习俗,但是感受不到真正的年味。与其在视频中看,不如带孩子们回到家乡亲身感受,让他们更加了解传统民俗文化。”
黄舒婷说。



正月初十,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厚福片区游神民俗活动中的鼓板队表演。(林瑞乐 摄)

他们不仅看游神,也上手体验了一把挺神将。
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小儿子林维恩在父亲的指导下钻入塔骨,挺起神将、摆动身体,试着走了一段。
他说:
“很幸运能够尝试,希望明年再回来。”
两个女儿也表示,非常激动能够参与游神民俗活动,这将激发她们去进一步了解家乡民俗文化。

被游神文化吸引回乡的他们,也惊叹于家乡的变化。
“以前的游神没有这么好的装备和环境,现在村子的道路宽阔平整,游神规模浩大。”
黄舒婷说,“锣鼓声声敲在我的心头,慰藉了我的乡愁。”

“95后”旅美青年林志敏出国14年了,对家乡的游神民俗仍尤为热心,春节回国加入挺神将的队伍。
“在海外的同龄人每年都关注家乡游神,即使有时差,也会熬夜看家乡的游神直播。”
他说,原本计划初十游神后回美国,但现在特别舍不得离开,打算在家乡再多待一阵子。



正月初十,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厚福片区游神民俗活动现场锣鼓喧天。(林瑞乐 摄)

近年来,游神文化也被华人华侨带到海外。
长乐区猴屿乡的乡亲曾在美国费城唐人街举办游神民俗活动,游行队伍的成员们手持花篮、横幅,有的装扮成神将形象,有的抬着载有神尊神像的轿子,伴随着民乐队和舞狮队,向海外展现别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民俗文化。

林良平说,他们目前正在洽谈邀请家乡锣鼓队赴美国表演。
“如果有机会,未来可能会在美国看到‘厚福游神’的场景,希望借此活动,让海外游子也能亲身感受到传统游神民俗,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

    
上一主题上篇    >>用心装载有趣有用世界信息<<    下篇下一主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可爱点心 keai.cn 有趣有用的互联网精品信息集散中心 1999年至今
 

信息世界@可爱点心 闽ICP备18007004号-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软件条款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9~∞ keai.cn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金线莲
25年专注


铁皮石斛
南靖特产

首页 商城
可爱 世界
人生 人才
故事 机构
安全 茶叶
成语 电视
电影 地理
法律 妇儿

写新闻稿
软文发布


企业管理
品牌提升


SEO优化
关键词

歌剧 公益
管理 好酒
减肥 健康
教育 驾校
解梦 军事
靓仔 历史
旅游 猫咪
美容 美食

软件开发
原生APP


新娘妆
福建省内


整形问答
免费咨询

嫩肤 品牌
汽车 情感
奇趣 人物
软件 上市
生物 诗歌
王氏 书籍
特产 体育
投诉 网科

媒体运营
抖音快手


加我微信
长按识别

原创 装修
文学 舞蹈
武术 小狗
心理 戏曲
女孩 养老
研究 音乐
语录 展会
整形 族谱

沙发家具
厂家直发


大月饼
手工制作


  
返回上一页 分享给朋友